荀彧露出无奈的笑色,他出言为曹昂解惑道:“公子,倘若秦军引去,只在魏郡留下守御的兵力,并且秦王遣使袁谭,和袁谭谈定结盟一事-——前面袁谭因袁尚进逼而向关中呼救,秦军发兵邺城行围魏救赵之事,可见两方是有结盟的根基在。”

    “袁谭得秦王宽纵其心,又以为袁尚势穷退守河间,必当一举可定,此等良机下,袁谭安不得发兵河间,以求扫定袁尚,成为河北袁氏势力的领头羊,再无他人可以威胁他的权位。”

    “再然后。”荀彧嘿然一笑道:“以彧之愚见,袁谭必当打着这样的主意-——袁尚即克,内中无忧,加之幽州、渤海、河间、平原在握,招募军马,拔擢良将,然后谋取夺回邺城,光复袁本初创下的基业,至于现下袁谭做的这些事情,在袁谭眼中是权宜尔。”

    “那令君以为,袁谭可否克定袁尚。”循着荀彧的话,曹昂追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难矣哉!”荀彧目色萧索,他摇了摇头道:“袁尚虽是败退河间,然麾下尚且有精卒万人,且幽州刺史审配忠心于其人,幽州之甲兵可为袁尚所用,此外田丰、逢纪、张郃、高览等文武大臣仍旧效事于袁尚。”

    “所故,就算眼下袁尚败退河间,士气不佳,但也不是袁谭所能一时间克定的,战事一起,必然是拖延日月,而袁氏兄弟复又相争,且战局持久,河北郡县的官吏见状,多半会对袁氏绝望,转而归降秦王。”

    “这先降者得厚赏,次降者得中赏,临战斩获的俘虏,以秦王之仁德,必是不会加害,定然是得下赏-——迁居关中,无以任事,但保全一条性命,这等金科玉律,河北郡县官吏中的有识之人必然知晓,当会尽早归降,以作做先降之人。”

    “如令君言,河北岂不是早晚没于秦王之手。”曹昂才智中人,但他也知道河北落入秦王刘璋手中后,中原之地所面临的局面将急剧恶化,如荀彧所言,以中原对抗关中、河北,失陷是早晚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彧方才所言,不过揣测而已,事情究竟如何发展,还需观之后效。”见曹昂为之有心,荀彧宽解了一句,但也只是宽解,他并没有推翻他对未来局势的推断。

    上首的曹操,听着曹昂和荀彧的对谈,他顿感时局艰难,倍于昔日官渡临敌之时,眼下当急思破局之策为上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邺城。

    为刘璋所遣,崔琰回到了邺城,念来旬月前他以袁氏旧臣的身份从邺城离开,而今他返回邺城,却已经是秦王幕府的从事身份了。

    进入邺城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