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实上,宋金刚此时的处境并不好过。

    当初因为深知大散关的重要性,也了解李世民的本事,他将为数不多的精兵都调拨给了王君廓,一再叮嘱王君廓只要坚守大散关不出,待李世民粮草耗尽自然退兵。

    可没想到自己千叮咛万嘱咐,王君廓却全都当做了耳旁风,轻率出关追击唐军,最终中了李世民的埋伏,落得了个兵败身死的下场,大散关也落入李世民之手,关中门户至此大开。

    李世民率军进入关中之后,便打着为族人报仇的名义,命数万唐军将士集体头缠白布,誓要为那些惨死在宋金刚手下的冤魂报仇。

    或许是因为哀兵必胜,李世民率唐军在关中一路势如破竹,连战连捷,打得宋金刚最后不得不收缩兵力,龟缩退守在长安城。

    李世民穷追猛打,直接率军将长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,昼夜不停对城池发动猛攻。

    但李世民并非是毫无章法的乱打一通,他知道自己该如何分化和瓦解长安城的守军。

    唐军每次攻城之前,都要再三申明他们只想诛杀宋金刚这个首恶,不会牵连其他宋军将士。

    申明的次数多了,城中的守军有一个算一个,全都知道唐军攻打长安城只为杀宋金刚报仇,并不会对他们这些无名小卒怎么样。

    这种想法一深入人心,不少守军的心态就渐渐发生了改变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唐军昼夜不停的攻势下,长安城的形势越来越严峻,随时都有失守的可能,更让越来越多的守军心生动摇,很是怀疑长安城最后到底能不能守得住。

    心态一旦开始动摇,守城自然就不可能再有之前那般卖力了,甚至不少人已经开始出工不出力,一切都以保住自己性命为第一准则了。

    毕竟,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之所以跟着宋金刚混,无非就是看中宋金刚能给他们带来好处。

    如今宋金刚不仅不能再给他们带来好处,还极有可能会连累到他们小命不保,他们自然要开始为自己的以后重新打算了。

    毕竟,忠诚这个东西又不能当饭吃,该丢就得丢。

    随着越来越多的守军心生动摇,长安城的形势越来越不乐观,有好几次唐军都险些攻上城头了,眼看长安失守只是时间问题了。

    宋金刚对此自然是忧心如焚,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。

    为了笼络人心,提振士气,他甚至公开下令不禁军纪,默许手下的将士去劫掠城中的商户和百姓,以此作为给他们的好处,让这些将士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