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方俊也是从小玩到大,身份证写的也是汉族。

    但要说安岳鑫的祖籍,那就真的说不清了。

    因为安姓其实是改姓,古代有很多少数民族要改一个汉姓,就大多选用安这个姓氏,但有些是少数民族,有些则是已经完全汉化,成为汉族的一员。

    所以要追根溯源,颇为困难。

    这个话题过去,鼓声大作。

    龙舟人员分配为三部分,分别是鼓手、桨手和舵手。

    首先就是船头的鼓手,就像是乐团指挥那样,通过鼓点频率控制划桨节奏,直接影响龙舟速度。

    然后就是浆手,要跟上鼓点,并且动作整齐,是需要配合与训练的重要位置。

    最后就是舵手。

    因为在河涌比赛,某些狭小的拐弯位置就需要舵手和桨手配合,才能使出龙舟漂移过弯绝技。

    咚!咚!咚!

    沉闷而富有节奏的鼓声,如同巨人的心跳,从河道中央传来,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脏。

    方俊站在围栏边,一手搭着栏杆,另一只手指着远处河道的拐弯处,神情颇为得意。

    “我跟你们说,我家这个最佳观赏点是最好看的,就是这个拐弯,直线谁都会加速,弯道快,那才是真的快啊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鼓点骤然加密,像是急促的战鼓,引爆了全场的情绪!

    “吼!!”

    “加油!!”

    河涌两岸的助威声浪瞬间炸开,几乎要掀翻头顶的天空。

    河道狭窄,比赛只能两两分组进行。

    林墨的视线里,苏氏祠堂那艘雕刻着英伟龙首的龙舟,正与另一艘红船并驾齐驱,激起两道白色的水浪。

    几十支船桨整齐划一地破开水面,每一次起落都带起阵阵浪花。

    仅仅是几个呼吸的功夫,苏氏的龙头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将旁边的红船甩开半个身位,并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。

    跟林墨记忆中一模一样。

    只见苏氏龙舟在接近弯道浮标时,船身猛地向一侧倾斜,船员们靠着重心的变化和船桨的精准控制,硬生生在水面上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,几乎没有丝毫减速,便完成了过弯。

    一波教科书般的压水漂移。

    在全场的惊叹声中,龙舟冲过下一座石桥,开始调头折返。

    六百米的赛道,考验的从来不是耐力,而是极致的爆发。

    龙舟上的人几乎都是赤果着上身,没有人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